CP意为“配对(coupling)”, 最初来源于日本二次元文化中的同人创作,在不断出圈后已泛化为“任何角色之间的恋爱关系”的含义,而“嗑cp”也逐渐发展成当下最流行的青年文化和娱乐方式,并延伸出了一系列嗑cp时表达情绪的流行网络词,比如 kdl(嗑到了)、kswl(嗑死我了)、szd(是真的) 等等。
如同“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嗑cp作为一种同人文化,也存在艺术接受的主体性,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嗑点,这当中反应的是人们对于浪漫关系的想象和理想投射。
作为一个真正的“嗑学家”,虽然万物皆可“拉郎”,什么都能嗑,但在小鸥心中, 只有势均力敌的强强爱情才是宇宙第一! 今天,名校百科·鸥就要给大家安利一波 顶尖名校之间相爱相杀的“绝美爱情”!
清北 | 执子之手×相伴百年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清华与北大可谓是 “形影不离” 的一对官配,不仅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在民众心里的地位也是不分上下——只要提起一方就必然会联想到另一方。正因为如此,两所学校少不了比较和竞争,比排名、争生源、互黑互怼都是家常便饭。每年各大世界大学排名、高考成绩一出,必然有一番腥风血雨,而在两校的互怼中也诞生了很多有趣的段子,比如:
*从前有个清华的学生去了北大,于是两个学校的平均智商都提高了。
*“北京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不远了,只有一公里距离。”
“小情侣”平时吵归吵,关键时候还是非常恩爱的。 2020年初,北京大学教务部与清华大学教务处联合发布通告,宣布两校达成“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学分互认”的共识,目前,两校都在进一步扩大互选课程的种类与容量。 这不仅是变相认可了对方的教学质量,还使两校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简直就是暗戳戳官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嘛。
在北大120周年校庆时,清华在名为“清华小五爷园”的公众号上发布了名为“北大百廿生快|相爱相夸107年,你是唯一的隔壁”的推文,其中 “唯一的隔壁” 正是北大在祝福清华106周年校庆时对清华的称呼,双箭头实锤了!
推文中不仅有高调的表白: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带着彼此的一部分,在各自的道路上前行”,还有大量富有创意的“情侣照”! 小鸥简单挑选几张让大家感受一下:
▲清华学堂路&北大五四路
▲清华六教&北大二教
对于清华如此用心的表白,北大在微博上深情回应:“ 谢谢唯一的隔壁, 百廿年风雨同行,动荡时同舟共济,携手跨过时间也走过历史,一声‘隔壁’,一生相伴。感谢来自清华大学的祝福, 今后的时间里,我们仍会并肩前行,如少年模样。 ”此时,小鸥的脑中已经开始自动循环《真相是真》了, “少年一瞬动心就永远动心” 说的就是我们清北吧。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清北一直在携手共进,为中国教育贡献着自己最大的力量。
牛剑 | 强强对抗×心心相惜
与清北十分相似,牛剑是一对英国的官配。两所学校的缘分自剑桥大学诞生起结下,巧的是剑桥大学的成立还和牛津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群牛津大学的学者因与当地市民发生冲突而移居至剑桥从事教育事业,剑桥大学的雏形由此诞生。因此, 很多人戏称牛津大学是剑桥大学的半个“母亲”。 好家伙,搞到禁忌之恋了。
作为英国乃至全世界的顶尖高校,牛剑同样充满傲气,不仅要在学校实力上各种比,比完排名比校友,甚至还共同设立了一项体育赛事——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该比赛从1829年延续至今,已经发展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经典赛事,英国媒体在报道时还将牛剑戏称为 “泰晤士河上的罗密欧和朱丽叶”, 看来大家都嗑到了!
不过更让小鸥大跌眼镜的是,牛剑连校徽都能比得一股子劲。由于剑桥大学校徽中间的那个图案看起来也很像一本书,牛津学生就戏称“ 剑桥的那本书是合上的,说明只是摆设,剑桥学生没有认真读书”, 剑桥学生很快反击道 “我们早就读完了所以才合上的,牛津学生读得也太慢了” 。 对此,小鸥只能说:不愧是自古红蓝出cp哇!
对于牛剑之间微妙的关系,牛津大学的老师哈维尔·马里亚斯曾这样总结:“对世界上其他任何大学毕业生都不由自主地表现出蔑视态度的 牛津人,唯独对剑桥人表现得特别尊敬,那种尊敬,似乎意味着唯独有与他们同样独特的人们相伴,才让他们感到舒服。” 小鸥合理怀疑老师就是牛剑cp的粉头(*/ω\*)
同样的双标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 牛津校刊上一般会刊登各个院系招聘教员的广告,而唯一能在上面刊登招聘广告的外部大学只有剑桥。 事实上,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教员第一大来源学校的确都是对方。除了帮对方培养人才,两校还有包括保存图书馆资源、学术研究在内的很多合作,可以说:牛剑之所以能占据着英国TOP1和TOP2大学的位置,绝对离不开对方的鞭策和帮助,这种 强强对抗、心心相惜 的关系,谁看了不觉得是爱呢?
哈麻 | 成熟年上x幼稚年下
比起口头互怼和明争暗斗,哈麻的“相杀”中更多的是真实的恶作剧,比如:在哈佛与耶鲁的橄榄球赛上,当时正好是 哈佛的主场, 但球场的中央却冉冉升起了一颗气球,上面印着“MIT”三个大字,原来MIT的学生在赛前早早就潜入哈佛球场,偷偷设置了整蛊“另一半”的装置。MIT诸如此类的幼稚行为还有很多,比如:在 哈佛球场 上发射 MIT字样的烟花 ;将哈佛体育馆里校徽上的校训“Veritas”(真理)涂改成“Huge Ego”(自以为是)。
更好笑的是,由于不能忍受学校附近的桥名为“哈佛大桥”,MIT多次要求更名,在几番上诉无果后,MIT的学生直接用自己的身体去测量哈佛大桥的长度,并在桥上留下了数百个惹人注目的测量记号。
用来测量大桥的精确长度的测量的工具是奥利弗·斯穆特 (Oliver Smoot)的身体: 一个斯穆特(smoot)=奥利弗·斯穆特的身高=五英尺又7英寸=约1.70米。
第69个smoot
这样的话,虽然桥还是叫作哈佛大桥,但人们在经过大桥时会被记号所吸引,进而想起这是 MIT学生发明的全新度量衡 。
第100个smoot
面对MIT的一系列幼稚操作,哈佛虽然有采取“报复”,但哈佛的“报复”手段大都以打嘴炮为主,简直没有任何“杀伤力”, 实属很像成熟大人对幼稚鬼的无奈反击 。
不过哈佛也并没有因为MIT的行为而生气,两校依旧保持着很紧密的合作关系, 除了实行学分互认、课程互选等常规操作,两校还会不定期推出联合研学项目, 并且合作创建了哈佛-麻省理工医疗科技学院(Harvard–MIT Health Sciences and Technology)、哈佛-麻省理工监管科学中心(Harvard-MIT Center for Regulatory Science)等组织。
两校还在科技、医学、生物等领域合作开展学术研究,就连MIT创建个风险公司The Engine,哈佛也要送上支持——以合伙人的身份投资了2500万美元。
2020年7月6日,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宣布:如果在美留学生修习的课程全为网课,则不会向其发放签证。这导致在美留学生随时会面临着被驱逐出境的危险。对此,哈佛和MIT都对该决定提出了诉讼,使得美国政府最终取消了规定。
既有顶尖的教育质量和学术资源,又对人才充满关心和珍惜,哈麻的确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前往。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这个七夕,你找到ta了吗?
想咨询留学申请?欢迎添加InVisor小助手微信:invisor003。
*InVisor是一个走品质路线的去中介化留学品牌,提供高质量的背景提升(包括科研辅导、实习辅导)和留学申请服务。如果喜欢本文,欢迎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