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isor留学人物志:从南开大学到伦敦大学学院(UCL),我在伦敦金融城学创业

InVisor 人物志

本期人物:Gawain
本科院校:

南开大学 - 英语专业

裱花:

GPA 87+ 雅思 7.5

最终选择:

伦敦大学学院(UCL) - 创业学(Entrepreneurship)


Gawain毕业于南开大学的英语专业,是一个对创业充满热情的小哥。在采访过程中,他的谈吐和见解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出于对创业领域的热爱,他在读本科时就已经广泛参与南开大学校内校外的各种创业活动,在天津的大学生创业圈中颇具影响力。如今,他选择在UCL修读创业学硕士。且听Gawain给我们讲述他与“创业”的不解之缘。学创业学的前景,不只是创业。

——Chris


「 陈天桥和丁磊是我高中以前最崇拜的人 」


我对创业的兴趣,大概在十岁前就产生了。
我妈妈的工作与企业科技创新的监管有关,以前,她几乎每天都在跑我们这边的各种企业、工厂,和不同的本地企业家打交道。我六、七岁那两年因为接受治疗而很少去学校,我妈妈为了方便照顾我,总会在工作的时候带上我。也正因如此,我有机会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家。
记得那些企业家们展示自己的项目策划、产品样本时,会骄傲地提到他们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能为行业带来多大贡献、为社会创造多大效益……当初他们不少的豪言壮语在后来成为了现实。这些小时候的所见所闻,让我对企业家以及创业者这个群体产生了特别的钦佩和崇拜。
还有一点,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玩游戏,我心目中最早的企业家偶像,是我所喜爱的游戏背后公司的领导者——陈天桥和丁磊。
从那时还被称作“电子海洛因”的游戏产品开始,到整个互联网领域,对我来说都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我特别想去了解这些这些互联网公司、游戏产业背后团队的经历、故事,想知道他们是怎么从零出发,把企业做大做强,以至于让他们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对一、两代人的生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他们又存有什么样的问题……渐渐地,我对更多品牌、企业的创业故事开始感兴趣。


「 创业并不简单 」


上了大学以后,我做了许多和创业实践相关的事。通过一些经历,我接触到了不少京津一带创业圈子中有想法且敢作敢为的同龄人,和经验丰富的前辈,见识了很多东西,也积累了一些资源。最重要的是,这一切让我对当今国内社会创新创业环境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在大一的时候选修了一门创业基础课程,在这门课上,我认识了一群思维非常活跃、执行力超强、想要“搞事情”的同学。
课程的老师让每个小组就一个business idea制定一份完整、高质量的商业计划书。我所在的五人小组尝试把共享经济的模式植入到旅行餐饮领域。从商业计划书的制定、修改到路演展示的排练,我们都主动请教了几位创投圈的专业前辈,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一开始想象中那么简单
我们在线下测试、样本记录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后来,我们带着这份项目策划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商业计划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有一场是由我一直很喜欢的《创业邦》主办的。这是我人生中首次真真切切地和一个团队去做一个创业相关的项目,虽然我们并没有进一步尝试把它拿去融资、上线,但这个经历却给了我非常多的启发,一份商业计划书的制定让我从多个维度学习了创业的知识。
这个经历也让我意识到,一个创业项目真正想要做起来,一个好的想法不够,一份写得面面俱到的business plan也还不够——这一切只能算是个开始,创业远不止于这样

How to start a start-up (作者见上图)

京津一带,每年成立的在校创业团队有上千个。大家都很积极且有很好的想法,但是真正能够把项目落实并受到投资人青睐的极少。在校学生本来就有身份上的局限性,绝大部分人没有办法all in创业,行业资源、创业知识储量都非常受限。其实哪怕是走出了校园,创业面对的挑战依旧是巨大的——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数据说,中国这边初创企业能够挺过三年并且实现盈利的应该是不到百分之二的
我所见到过的很多年轻创业者、创业团队,都是优秀、努力、有理想、充满激情的。但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避免,像错误的定位、市场策略、战略决策等都非常常见。应对这些问题的专业知识储备是必要的——我是这么想的,这也是我学习创业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 学创业的未来不止创业,视野不要被局限 」

本科四年,我都活跃于我所在大学、京津一带的创新创业学生组织里。成为社团领导后,我做的更多的是为高校创业者们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的工作。说起来,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资历尚浅,但我也以顾问等身份参与过不少高校创业团队的项目,期间我所做的如BP完善修改、路演指导等事务都为我在之后的两段创投实习里积累了重要相关经验
我在高校创业联盟的理事职务、我所做的创业资源整合工作以及我在不同VC的实习经历,都让我接触到了各种优秀的创业团队和有趣的创业项目,也通过这些经历再次认识了自己。我明晰了自己对创新、创业方面的热情,也意识到在未来就业道路上,除了自主创业、加入创业团队,还可以有成为创业咨询、VC工作者的选择
因为每天花不少时间看36氪、虎嗅(不是想安利)之类的资讯,我对很多团队和企业的动态都有所关注,在“新经济”、“互联网下半场”、“AI+”等场景下,一些传统企业的转型、新业务开发方向都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实,转型、新业务开发等领域也有创业学学生的用武之地。说到这,我想提一下自己前段时间和program director的午餐聊天,老师说到学习创业学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你们通过专业学习,增长并完善自己创业学方面的skill pool,以后就算不去创业或者当合伙人,也可以帮成熟企业做新方案落地、新业务开发,或是战略转型
你们学习如何将新技术、新模式商业化,这些新的元素并不只是新的企业里才有。创业学的东西可以应用到方方面面,未来可选的路有很多,视野不要被局限


「 保研并非没有机会,但我想出来看看 」


当时选择来英国留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希望自己的视野能够更国际化一点。众所周知,国内不少巨头公司和大企业,他们的转型方向,他们以前在做业务开发、产品开发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学习甚至照搬国外的模式和经验。
如今国内的创业氛围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但创新商业化这个领域本就需要不同文化、思维、市场因素的碰撞,因此我认为拥有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和更开阔的思维,对未来的发展会更有帮助
那时候在国内并非没有保研的机会,但我觉得学创业的人还是需要出来看看。这个方向比较小众,学这方面算是追随自己的理想,否则我也不会找上InVisor的导师Kevin学长。
当时找上Kevin学长是因为自己想申请UCL、IC以及LSE创业学相关项目。在想申请IC的创新创业类项目时,我想着一定要找到这个项目的在读生或者毕业生,以便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
虽然最终,我还是选择了UCL(笑)。

credit@ Giphy


UCL是欧洲第一个开设创业学研究生项目的学校,我所在的专业已经有十二年的历史了,所以其项目的底蕴、资源及积淀在欧洲高校里也是非常领先的。我们有各种技能培养相关的workshop,与在校创业者、社会创业者、投资人、企业和专业学者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也很多,项目里会给我们很多机会去了解行业、市场、消费者、创新以及创投圈。
UCL是欧洲第一个开设创业学研究生项目的学校,我所在的专业已经有十二年的历史了,所以其项目的底蕴、资源及积淀在欧洲高校里也是非常领先的。我们有各种技能培养相关的workshop,与在校创业者、社会创业者、投资人、企业和专业学者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也很多,项目里会给我们很多机会去了解行业、市场、消费者、创新以及创投圈。
UCL的MSc Entrepreneurship非常最强调主观能动性,多数课程采用一种learning by doing的模式。还没开学之前,我们就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business idea (现在回想起来,同学们最初见面聊天的时候都是在聊这个),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无论小组讨论、展示还是各种作业,老师都会要求我们每个人以自己的business idea为基础,必须从头到尾让自己进入作为“entrepreneur”的状态——这样的学习,效率之高显而易见


「 特别的上课地点、老师和同学 」


从管理学院窗户看出去的景色 | photo by Gawain

UCL的管理学院所处位置很特别。学院位于伦敦新金融城金丝犬码头正中间的摩天大楼One Canada Square的三十八层,附近九大投行、各类名企近在咫尺,商业氛围非常浓厚。
报道的第一天,我们的program director在新生欢迎派对结束后,邀请项目的所有人一起去酒吧喝酒、network。
同学们绝大部分有工作经历和创业经历,印象很深的是,一会儿工夫,我吃到了哥伦比亚同学自己工厂生产的energy bar,看了希腊小哥以前自己开发的一款APP,听了德国小姐姐给我讲述她在德国创业两三年的故事,了解到一个奥地利同学五年管理咨询的工作经历,美国心理医生的科技创业计划……我很庆幸大家都这么有趣、不同。
师资方面,老师们的资历、背景都很牛,教学质量也令我非常满意。MSc Entrepreneurship项目的教学满意度在过去几年里一直是UCL管理学院中最高的。项目里一半的老师都在创投圈里非常活跃,他们讨论问题时总能给出专业、前沿的见解。
提一句我很喜欢的program director,他会主动了解、关心每一名学生,见多识广的他也教我们金融相关的课程,同时他是一名在伦敦挺有名的天使投资人。
他曾和我提起自己在七岁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好了长大后要创业、经营business的理想,而且他也实现了这个理想——一直到五年前来UCL教书之前,他有两次非常成功的创业经历,两次都把自己的公司做到了所在行业的全英国前十。他说他希望招来的学生,都和他曾经一样是追梦人
不得不说,我非常喜欢我的课程,也非常喜欢我的老师同学们。在UCL读书的这第一个学期里,也就是在这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当中,我学到了非常大量的实用内容
之前我想找几个工作保底的时候拿到了一些offer,在参加企业的面试时,我能把在课程上所学到的像customer development,prototyping这些内容直接运用并说出来,这让我感觉到UCL的创业学项目在变现上的效果也是很令人满意的


「 在伦敦,多样性更强,见识面更广 」

新金融城 | photo by Gawain


伦敦是一个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你会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样化的人和事物。
当我们谈起创业时,在国内,我们更多的是讨论咱们中国市场、中国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然后对中国某个城市群体做研究。但在伦敦,你认识的创业者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对目标客户的看法,或是对目标市场的分析也都是多种多样。
我们这个项目里六十多个人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大家的文化背景、学业背景、工作背景差异很大。所以当你去参加workshop、去听别人的pitching,或者只是和老师同学们闲聊的时候,你都能听到很多因为背景差异导致的不同的见解——如此高程度的多元化,令我的见识面也更广
项目从一开始就要求分组,往后大家写的report、行业研究什么的都需要post到课程论坛上,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看到彼此写的东西,例如business idea、每周课业进展、学习收获都可以看得到,也可以互相评价。
我所在的8人小组,组员来自7个不同的国家,大家的创业项目都非常不一样,做目标用户和市场分析调研所用的工具和手法也各不相同,因此仅仅是看他们放在论坛上的东西就能学习到很多。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的思维也非常活跃,不会保留自己的想法,在讨论别人的想法的时候,也会非常主动热情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由于大家的背景不同,大家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基本上也各不相同。我的小组成员里有学医的、有做过美妆创业的、有在投行做法务的,每每和他们聊起他们以前所处行业积累的经验经历,你都会发现他们对这些行业的看法的切入点非常独特——甚至一些以前我所接触过的创业者、创业团队、VC投资人不会太在意的东西,他们会非常在意。从他们每个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中,你能学到许多东西,它们甚至可以填补你在某一块领域上的空缺,让人受益匪浅


「 你需要对自己的留学负责」


我的InVisor导师,Kevin学长对我来说亦师亦友。和他相处的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睿智,事业心很强的创业者,我很庆幸认识了他,认识了InVisor
其实我在刚上大三的时候就已经签约了某个留学机构,但后来在我和那些文书老师聊起创业方向项目的东西时,我发现他们了解的还没有我本人了解的多。无奈和着急之下,我拜托了在IC读研的发小,让他帮我找IC创业学项目的在读生,就这样我联系上了Kevin学长。
从中学到读研,我认识的出国留学的人,真正自己去DIY留学申请的是极少数的我有不少优秀的同学升入了藤校和G5,但是我了解到他们其中一部分人没有很为自己当时的申请负责,有的甚至或许连申请学校的项目官网和网申通道都没看一眼
所以我以前以为找中介的话就是这样,交给别人全部outsource就可以了,也有过把所有材料扔给中介,自己甩手不管的打算。但遇到了InVisor以后,我对自己的留学申请态度有了一个完全的改变

credit@ giphy


InVisor的理念是授人以渔,教我们自己去做申请——先告诉我做什么,再指导我怎么做,可以说是一个帮助我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InVisor从一开始给我的留学申请计划就制定得非常系统和完善。记得我申请的时候每周在InVisor这里都有课程,Kevin学长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去选择项目,如何去对比项目之间的优劣,如何去发现自己的兴趣,根据自己的长处去发掘未来适合做什么,如何写自己的CV等等。
InVisor让我意识到,作为申请者你必须对自己的申请负责,申请不仅仅是申请,最后你会发现自己从中获得的也有很多很多
如果没有记错,我当时是用了两周时间去填写InVisor的调查表,写了有2万~3万多字。这份调查表一开始我是写给自己看的,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学业背景、申请留学项目的动机等等事情捋了一遍。在这之后,我也就“专业适不适合自己”进行了一番探索,再通过文书来突出自己的优势。其实这一切都是在InVisor的带领下完成的——一步步走来,就是我在重新认识自己、探索自己、审视自己的过程


「 学习应源于兴趣,申请不可轻视 」


热情和兴趣是学创业项目的第一位,所以学弟学妹们在选择创业学相关的项目之前,应该细细斟酌自己是否对这方面感兴趣,否则学到的东西转化率有限。
在申请的时候,如“我听说IEM好申我要去申IEM”、“我觉得UCL这个项目的竞争小所以我要去申这个”——这样的想法是绝对行不通的,你不能轻视你所申请的项目
以UCL的创业学来讲,每一个申请者都是项目director亲自考核的,无论是在审核申请材料时还是在面试,director都希望能看到你真挚的热情(他亲口跟我说过,他了解有申请者会以为有的专业小众、好申而去申请。其实motivation是否足够,面试官通过面试和申请材料是可以感觉出来的)
绝大部分学校对于申请者以前的活动经历和实习经历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本科时期所做的事必须和申请项目有相关性,并且要在各种文书材料以及面试中,都体现出你有成为一个entrepreneur的素质和潜能
创业学这类项目在英国高校这边的录取标准应该说是相对灵活的,你甚至可以说它没有标准。这个项目不是说本科背景很棒,学习成绩很好,想申就能随便申上的;也不是说本科背景不是很好,学习成绩稍微差点,就没有申请的机会。在申请之前,我建议要多和申请过该项目的学长学姐交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项目的事宜;最好能够和program director多用邮件沟通,让他感受到你对这个项目的热爱

UCL 管理学院所在的One Canada Square外观

©petewebb.com/London and Partners

InVisor国际教育 | 引路名校,赋能起点
InVisor国际教育 | 引路名校,赋能起点
InVisor是一个由名校海归创立的教育品牌,团队成员覆盖4大洲近10个国家的教授、招生官、名校校友。InVisor国精于高品质的国际教育规划、科研活动和留学申请,助力学生录取世界名校,实现更好的个人发展。

Comments are closed.